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来源:互联网 阅读:- 2020-08-07 14:28:40

我国教育事业开始于被称作“万世师表”的孔子,他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奴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到汉武帝时期,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它包含“五经”,在中央办“太学”,还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我国最早的“教育系统”正式出现。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教育创始人:孔子像

  • 近代

由于晚清长期的闭关锁国,现代科学及教育基本停滞,而洋务派领略了西方科技的先进性,开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知识、文化教育,对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争大清帝国惨败于邻近的日本之后,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保留,乃是戊戌变法的最大硕果。京师大学堂,即为北京大学的前身

  •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6年)

以“改造旧教育,教育面向工农,建立人民教育”为目标,国家接管学校,初步改革,收回教育主权。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的方针,并把教育定性为“为国家建设服务,面向工农,提高人民文化”。这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毛泽东主席制定“三育二有”的德智体,有觉悟有文化的教育方针。该阶段,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主要目的是进行全民扫盲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早期北大附中

  • 文革期间(1966~1977年)

全国大中小学招生基本停止,高考制度被废除,导致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下降,各行各业缺乏人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基础教育严重受损,出现人才断层。

  • 现代教育(1977年~今)

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重新回归,国家组织新教材编写,倡导“尊师重教”。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要求普及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实行中等教育两类并举、高等教育按学科、学位、进行招生分配工作。1995年邓小平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科教为现代化建设首位。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科教兴国,脱掉文盲帽


  • 全民教育任重道远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现代教育普及三十多年来,国民教育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也从20世纪末的108.4万人(1998年)到现在的接近100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与教育发达国家全民接受教育水平对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我们从一些数据来看看,我国现代化教育到底该如何走?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义务教育普及时间

英德美法日等发达国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19世纪就已经开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尚在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之时,邻国日本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9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相关、且紧密联系的,我国义务教育落后了半个世纪,中、高等教育同样落后了几十年,随着现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已经有赶超趋势,但全民教育水平和教育体制问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

从1977—2017年高考录取人数统计来看,这40年来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共是11518.2万人,粗略按照其中本科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左右。放到13亿多总量中核算下,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占4.43%。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top10大学生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本、专科)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达到骇人的85%,将近我国高等教育人数占比的10倍;而邻国日本也达到了72%,美国达到了55%,均超过半数。我国目前全民教育还远未达到目标,高等教育是提高现代化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最近十几年,随着我国高校合并、扩招,开始冒出了不友好的声音,出现了抑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苗头,“遍地大学生”、“读书不如养猪”等等。这种声音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其实各大高校就业率一直很高,但大学生待遇已经体现不出明显优势。问题的根源其实是现在国民思想有待提高,如果还带着80、90年代的“大学生高人一等”的思想,注定我们画地为牢,永远活在全民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变思想,高等教育只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方式,是本该普及。人才的选拔以大学生为基础,按照能力进行区分才是正确之法。


  • 高校扩招与小精尖战略

所以,目前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还没达到实行完全的精英教育阶段,再过20年、50年、甚至一个世纪后才能实行精英式人才选拔。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扩招,是国家战略,也是最佳方式。大部分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小部分高校实行小精尖,大小结合式人才选拔更能适应我国目前现代化建设。下面列举几所大和小的典型。

1.郑州大学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郑州大学

于1956年始建,坐落于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郑州大学有70000+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所在校生超过70000的大学。它的本科生有5.4万余人,硕博生有1.9万余人,再加上来自91个国家的2000多的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75000人。河南本为人口大省,占全国人口的1/13,郑州大学巨大的办学规模为提高本省学生受高等教育贡献巨大,值得尊敬。

2.武汉理工大学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于2000年5月27日始建,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的规模其实也很大,在校生54980余人,研究生17224人,专任教师3282人。

3.吉林大学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Jilin University),于1946年始建,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吉林大学合并建校以来,规模空前,拥有有六个校区,笑称吉林大学长春市。吉大现有在校生71826余人,其中,其中博士生7955人,硕士生18094人。本科生41860人,专科生1611人,留学生2306人。

当然还有很多规模较大的大学,比如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优秀的高校每年在全国招生规模大,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些大学,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看现代教育

小精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小精尖的大学代表,其办学实力仅次于我国著名高校清华和北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中科大每年在全国仅招生一千多人,生源质量仅次于清北,属于精英式教育,在我国大科学、工程项目科研攻关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从最初孔子办学,教育思想初现,到现在不断改革,蓬勃发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明显,但发展缓慢,教育普及程度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全民素质提升还需要更加普及的高等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提出的全民扫盲到当代的“现代化扫盲”需要持续开展,所以:


推荐阅读:马云